钼铜合金的电镀及表面处理对封装性能的影响

钼铜合金(Mo-Cu alloy)被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热沉、基板和散热器等关键部件中。然而,由于该合金的表面化学性质复杂、表面活性较低,直接用于封装应用时容易出现界面接合力不足、电接触性能不佳、耐腐蚀性不稳定等问题。因此,电镀和表面处理工艺成为提升其封装性能的关键环节。

钼铜热沉片图片

钼铜表面主要存在两种问题:一是钼的化学稳定性高,难以实现直接电镀;二是铜的表面容易氧化,导致电镀附着力差。因此,通常需对其表面进行预处理,包括机械抛光、酸洗、碱洗、超声波清洗等,以去除氧化物和杂质,提高表面活性。随后,通过化学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中间过渡层(如Ni、Cr或Mo),为后续的功能电镀层提供良好附着基础。

在电镀工艺方面,最常见的是在钼铜表面电镀镍层和金层(Ni/Au)。镍层作为中间层,主要作用是提高附着力、增强抗氧化性能和防止金属间扩散;而金层则提供优异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特别适用于键合(wire bonding)、焊接(soldering)等封装工艺。一般来说,镍层厚度控制在38 μm,金层厚度控制在0.10.5 μm,即可满足大多数电子封装的性能要求。

钼铜热沉片图片

除了传统电镀技术,近年来钼铜合金也采用化学镀、自催化镀和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先进技术。这些工艺具有温度低、镀层均匀性好、不受基体形状限制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复杂几何结构的钼铜件。同时,表面处理过程中还可引入功能性涂层,如银(Ag)涂层以增强焊接性、铬(Cr)涂层以提升硬度及耐磨性等,从而根据不同的封装环境和应用需求,实现更高程度的定制化。

值得注意的是,表面处理工艺对钼铜封装性能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一方面,良好的电镀层能显著提升界面结合强度,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封装件的热、电稳定性;另一方面,不当的处理(如清洗不彻底、电镀层过厚或不均匀)可能导致热界面阻抗增加、焊接可靠性下降,甚至出现分层、开裂等失效问题。因此,在钼铜的封装设计中,表面处理必须与材料组成、工艺条件及使用环境协同优化,才能实现最佳的性能匹配。

 

当前位置:Home 钼的知识 钼铜合金的电镀及表面处理对封装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