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鈉法
- 詳細內容
- 分類:钼的知識
- 發佈於:23 七月 2014
- 作者 ling
- 點擊數:275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鉬的全濕法氧化浸出工藝研製成功,並在工業生產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目前已研製出的有硝酸氧化工藝、強酸性(或強鹼性)介質中氧壓煮工藝、電氧化工藝及其他強氧化劑氧化工藝。輝鉬礦的濕法工藝是在礦漿狀態下將MoS2氧化浸出,過程不會產生任何煙氣,且有利於綜合回收多種有價元素,對當前愈來愈迫切的低品位複雜礦石的冶煉具有較強的優勢。使鉬的浸出率和最終回收率大為提高,且相對能改善車間生產勞動條件,實現連續生產和浸出過程的自動化。
在處理低品位鉬礦物原料時,次氯酸鈉是一個很有效的氧化浸出劑。在氧化浸出過程中,次氯酸鈉本身也會緩慢分解析出氧,其他的一些金屬硫化物也會被次氯酸鈉氧化,這些金屬的離子或氫氧化物又會與鉬酸根生成鉬酸鹽沉澱,使進入溶液的鉬又返回到渣中。控制適當的進出條件,可以減少其他金屬硫化物的氧化浸出。
次氯酸鈉法儘管反應條件溫和,生產易控制,對設備要求不高,設備投資成本低,但原料次氯酸鈉消耗量大而造成生產成本過高,該法常用於低品位中礦、尾礦的浸出,其改進工藝———氯鹼法雖可適當降低藥劑成本,但存在氯源供給限制及氯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