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隊找礦喜歡跟自己較勁兒
- 詳細內容
- 分類:鉬業新聞
- 發佈於:30 五 2013
- 作者 CCJ
- 點擊數:340
四川德陽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工業重鎮,東汽、二重等大型國企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譽。礦産資源是哺育工業的糧食,在這座現代化城市裏,駐扎著一支不足300號人馬的地質隊——四川省地礦局化探隊。當東汽、二重鋼鑄鐵造的龐然大物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下生産綫時,化探隊的勇士們却聽從使命的召喚,向著雲遮霧繞的遠山默默出發……
近年來,該隊地質找礦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找礦突破3處,其中超大型鋰輝石礦床2處、大型螢石礦床1處;取得重大進展3處,其中中型金礦床1處、中型鉛鋅礦床1處、中型鋰輝石礦床1處;新發現金、銅、鉛、鋅、稀土、鋰輝石礦産地6處,金、銅、鎳、鉬、鉛、鋅、鐵、錳、鋰輝石重要找礦靶區20餘處;地熱勘查也獲得較大進展。
價值觀:把找礦當做神聖使命
確立企業的使命觀和價值觀,是考量企業領導者能力的關鍵。
四川省地礦局化探隊非常重視地質找礦突破,該隊隊長李進及黨委書記肖尤元一直把找礦突破放在隊伍産業布局的高度、單位發展規劃的高度、地勘文化建設的高度。在與記者探討什麽是地勘單位的效益時,他們反復强調:一年掙多少個億是效益,但不是地勘單位的終極效益。在他們看來,只有找礦成果才是最大的效益、最長遠的效益,才是最大的成果。事實上也是如此,發現一個重大礦床創造出的效益,僅用産值是無法全面衡量的。
該隊曾用相當長一段時間開展企業效益、觀價值觀大討論,討論最熱烈的地方就是基層、實體和項目組。這場自上而下的討論得出的結論不是別的,就是找礦成果。化探隊不是綜合性地質隊,他們的專業屬性使得自己從業範圍相對狹窄。但化探人將這種狹窄解讀爲集中:正好可以心無旁騖,集束發力。
“我們沒有人員、設備從事公路鐵路建築施工,無法參與地質灾害的調查評價,更不要說參與重大地質灾害的治理。”無論是李進,還是肖尤元都這樣認爲,“計劃經濟時代,我們找礦,任務是國家下達的,手段是單一的化探;而市場經濟時,我們依然只能找礦,只不過項目是自己到市場上千方百計找來的,在找礦手段上,物探、化探、遙感鑽探、坑探、槽探,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了。”
他們最後總結道,化探人的詞典裏只有兩個字——找礦。
技術觀:探索性、科學性、社會性缺一不可
“地質找礦具有探索性、科學性,現在還具有了社會性。現代的找礦方法、制度與管理都與傳統的有所區別,地質找礦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像工廠的生産流水綫一樣可以複製。”四川省地礦局化探隊總工唐文春說,“找不到礦,可能是本身沒有礦,也可能是思路與方法不對。因此,我們從立項和選區開始,就講究科學性,選區選不好,立項就必然出現問題。以前的找礦規律我們要遵循,新的思路也要結合,還要結合政府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
該隊引以自豪的是,近幾年他們探明了兩個特大型的鋰輝石礦。地質人都知道,鋰輝石礦比其他的礦藏更難發現,如果方法上不對路或技術上不到位,那麽這兩個特大型的礦藏就會與他們失之交臂。
他們與鋰輝石礦結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2002年,該隊以20萬元買下了李家溝鋰輝石礦的探礦權,但由于沒有錢投入,加上方方面面的干擾,幾年後以200萬轉讓出去。後來,人家出資3000多萬請化探隊進行儲量勘探,目前該礦已經增值到20多個億。該隊對這次“放手”雖感遺憾,但也無奈。
該隊承擔的巴底興窪金礦項目,由于所在區域與梭羅溝金礦只有一箭之隔,最初就按照梭羅溝金礦的成礦模式進行勘探,做到一兩噸儲量時,就似乎山窮水盡了。該隊科技人員通過綜合分析,總結摸索出了“穹窿+層位+構造”找礦模式,結果柳暗花明,礦藏儲量增長到了10噸。化探人幷不滿足,他們希望下一步在構造上有所發現,同時還要在外圍上狠下功夫,因爲他們瞄準的目標是20噸。
爲了實現找礦的重大突破,該隊在人員配置上卯足了勁頭。以總工辦爲例,這支6人隊伍集中了全隊3個教授級高工,既有分工,更講協作,這樣的陣容在全局也算獨此一家了。在找礦人才培訓培養方面,該隊分爲大隊、實體、分隊、項目幾個層次,時間上短則三五天,長則十天半月,關鍵是培訓的內容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强調針對性,主要解决找礦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每年隊上都要給實體下達找礦目標,項目如何立項,如何選區,如何做好設計,先是各實體項目自己完成,然後送交總工辦把關。目標是否準確,方法是否得當,手段是否科學,思路是否清晰,部署是否合理,都要經過反復推敲。“由于要求太高,有人說我們是鶏蛋裏挑骨頭,也有人指責我們又不是做學問,何必花那麽多功夫。我反駁說,找礦是一門大學問,這怎麽不是在做學問,做學問就得一絲不苟,找礦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錯不得,傷不起。”談到這個話題,唐文春不免有些激動。
就找礦,總工辦的幾位工程技術人員都有這樣的體會:找礦必須遵循規律與科學,攻深找盲必須使用新的技術,但一些行之有效的傳統方法也不能丟。既要講現代與傳統的結合,還要講專業之間的協作:化探與物探要協作,鑽探坑探與槽探要協作,無論是工程手段還是物化探手段,獲得的一切數據和信息都要轉換爲礦藏的信息,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把礦找出來,否則都是白搭。
質量觀:對業主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質量的問題,你騙得了業主一時,騙不了業主一世,而且騙業主就是騙自己,就斷了自己的財路和生路。”說出這番話的,是該隊總工辦主任楊貴兵。
楊貴兵負責全隊野外工作質量管理,20多年一直扎根化探隊,照他的話說,自己“沒挪過窩,是與化探隊一同成長起來的。”除了自己摸索總結管理經驗外,他還參加過多次省內外培訓。
楊貴兵說,找礦項目的質量把關,總工辦從立項就開始介入,不僅全程參與,而且嚴格把關,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從他給我們介紹的幾個案例中不難感受到化探人的認真負責勁。
有一次,一位業主請求該隊做一個礦的勘察,按照約定,後續項目很多,産值和利潤都頗豐。這個項目先前由別人做過,該隊工程技術人員接手後發現原來的物探數據極不可靠,于是又進行了驗證,但兩個鑽孔下來一無所獲。業主還心存幻想,希望他們繼續工作,對費用也顯得很慷慨。但該隊秉著對業主負責的態度,主動放弃了後續工作,幷勸說業主打住投資,爲業主挽回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去年,該隊一實體在青海做一個1∶5萬化探項目的异常查證設計。本來這樣一個司空見慣的項目,對該實體來說只不過是小菜一碟,但就是這個項目的設計却被總工辦要求返工了4次。在總工辦看來,一是二級實體設計開始對總體的异常認識不足、選點不准,總工辦要求二級實體必須靜下心來重新對化探數據進行分析;二是二級實體最初看好的礦種是銅鉛鋅,而總工辦看好的是銅鉬礦,同時還要考慮稀土,幷且提出了充分的證據;三是由于工作量大、手段多,二級實體的設計基本上是平均用力,總工辦要求只集中在兩個點上重點攻關。
項目設計拿到青海省評審的時候,有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唐文春依據地質規律、化探數據和异常的分布據理力爭,設計方案最終被評爲了優秀。
好事多磨,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也是一波三折。按照設計開展了相關工作後,原來預想見礦的地方却沒有見礦。該隊在設計方案評審時,就向頗有微詞的多名專家信誓旦旦地保證要見礦的,現在怎麽交待呢?問題出在什麽地方呢?楊貴兵親自前往現場,山上山下地跑了好幾天,終于在地表發現了氧化礦,懸在心上的一塊巨石總算落地了。
該項目成果最終參加了青海省年度項目集中評審,由于工作扎實,成效顯著,多媒體彙報圖文幷茂,打動了在場評委,從300多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一名。如今,該項目已被立爲2013年度青海省基金項目,正在開展進一步的工作。
爲了實現找礦的重大突破,該隊制定了相關的獎懲機制,幷嚴格兌現,絕對不搞形式走過場。近些年,他們用于重獎找礦成果的費用超過百萬元,一些在找礦中無建樹甚至有遺漏出問題的實體或者項目也受到了懲罰。2000年有3個實體的負責人因爲項目質量的問題被罰款,最高的被一次性扣了5萬元。罰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被罰款的項目,隊上用紅頭文件給予曝光,不僅要返工重做,而且重做的時間和成本完全由項目自己承擔。
“做項目其實很辛苦。有人不服氣跳起脚脚老高,但這沒辦法,獎懲制度是那麽規定的,而制度的制定每個人都參與了,不服不行。”一位項目經理如是說。他還告訴記者,化探隊對外高度負責,對內鼓勵相互學習、相互挑刺。
化探隊的質量檢查,既有自檢,又有互檢,更有總檢(總工辦帶隊的檢查)、如果在自檢的環節沒有發現問題,這輪檢查必須推倒重來。記者開始還有些大惑不解,爲什麽一定得檢查出問題來呢?負責質量管理的工作人員解釋說:“自檢沒有問題,就是檢查走了過場,哪有十全十美的?只要認真檢查,總會發現一點不足的。”
該隊每年野外原始資料檢查驗收堅持逐個項目層層檢查,每次都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去年巴底興窪項目第一天收隊,第二天就把原始資料整整齊齊地擺到了會議室,讓大家來參觀檢查、“說三道四”、“吹毛求疵”。總工辦還要求其餘實體每個技術人員參觀後,都要有反饋意見,說明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够。最後,100多位技術人員參觀了原始資料幷給出了點評。
鉬産品詳情查閱:http://www.molybdenum.com.cn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鎢圖片網站: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鎢視頻網站:http://v.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