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銅合金與半導體晶片封裝匹配性研究

隨著半導體器件向高功率、高頻率和高集成度方向快速發展,晶片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日益增加,對封裝材料的熱管理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眾多封裝材料中,鉬銅合金(Mo-Cu alloy)因其優異的熱性能和熱膨脹匹配性,成為高端功率器件與半導體晶片封裝中的理想候選材料。

Mo-Cu合金是一種以鉬(Mo)為增強相、銅(Cu)為連續相的金屬基複合材料,兼具鉬的高熔點、低熱膨脹係數與銅的高導熱性、高導電性。通過粉末冶金工藝製備而成的鉬銅合金,密度較低,組織緻密,能夠根據實際需求調節銅含量(一般為1535 wt%),從而控制熱膨脹係數(CTE)在69 ×10⁻⁶/K範圍內。這一數值與矽(Si,約3~4 ×10⁻⁶/K)、砷化鎵(GaAs,約6 ×10⁻⁶/K)等常見半導體材料較為接近,有助於在晶片與載體之間實現熱膨脹的匹配,顯著降低熱應力,提升器件穩定性與使用壽命。

鉬銅熱沉片圖片

此外,Mo-Cu合金具備極高的熱導率,一般在180~220 W/m·K之間,遠高於傳統的陶瓷基封裝材料(如Al₂O₃或AlN)和鐵鎳合金(Kovar)。這使其在晶片散熱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適用於IGBT、雷射器、射頻功率放大器等對散熱要求苛刻的器件封裝中。鉬銅材料可以作為晶片的熱沉、底板或中間熱擴散層,有效將晶片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傳導至散熱系統,從而避免過熱損壞。

在加工適配性方面,Mo-Cu合金也優於其他高溫合金。得益於銅相的存在,該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適用于CNC車削、銑削、研磨和表面鍍層處理等常規工藝,能夠滿足高精度、複雜結構零件的製造要求,便於集成式設計與小型化器件的封裝應用。

鉬銅熱沉片圖片

不過,鉬銅合金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定挑戰。例如其在高溫氧化環境下表面易氧化,需要在真空或惰性氣體保護下使用;同時銅的存在會導致熔點降低,限制其在極高溫度環境中的長期使用。但通過進一步的材料改性(如添加Re、La等微合金元素)和表面防護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高溫抗氧化能力和結構穩定性。

 

您目前位置:Home 钼的知識 鉬銅合金與半導體晶片封裝匹配性研究